bet36体育在线-【首页】@

图片

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
政府工作报告

昆明市2007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

来源: 中国昆明   2009-05-07 16:20   字号: [        ]

—— 2007年2月6日在昆明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

市长 王文涛

   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,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,请予审议,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。

    一、团结奋斗,真抓实干,“十一五”开局之年成效显著

    2006年,在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,锐意进取,扎实工作,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。

    (一)认真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,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,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

   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。初步核算,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3亿元,增长12.3%,增幅是近10年来最快的一年。财政总收入248.7亿元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8.5亿元,按同口径相比,分别增长13.9%和19%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较好,实现了“十一五”良好开局。

    农业稳步增长。实现农业增加值81.6亿元,增长4.5%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,总产量113.2万吨。严格执行烤烟合同收购计划,上中等烟比例91.7%。蔬菜和花卉产量、产值、外销同步增长,畜牧业持续发展,农产品安全质量大幅提高。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210.6亿元,增长14.1%。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660件。“第二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”成功举办。

    工业提速增效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81.9亿元,增长17.4%。重点行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,烟草增长14.2%,有色冶金、机电、医药、建材增速均超过20%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8.5个百分点,利税和利润分别增长20.5%和30.2%。

    商贸旅游业快速发展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.2亿元,增长16.5%,创“十五”以来最好水平。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,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。启动旅游二次创业,加强景区景点建设,开拓旅游市场,接待海内外游客相当于’99世博会高峰期的2倍,达2239.9万人次,增长9.8%,实现旅游总收入156.4亿元,增长12.9%,创历史新高。

    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4亿元,增长25%。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,现代新昆明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大幅提高,完成100亿元,增长38.8%。工业投资增速明显 , 完成152亿元 , 增长25%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2亿元,增长15.2%,增幅继续回落。

   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66元,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20元,分别实际增长10.2%和6.8%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%以内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、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率均达到100%。8.1万人领取低保金,做到应保尽保。开展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试点工作,1.1万人享受农村低保待遇。完成1803户受灾农户搬迁安置工作。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,新增就业6158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9个百分点。

    (二)以“三创”为目标,加强主城环境整治,推进新区开发建设,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

    主城功能进一步完善。开展主城拆违拆临、建绿透绿、扩路通路工作。拆除违法建筑38万平方米,建设“市民林”7块,新植树木13000株。完成一批城市绿地公园和道路沿线绿化建设。东三环竣工,高海公路、国道东连接线试通车,广福路改扩建工程进入尾声,新昆洛路入城段、昆永复线改扩建按计划推进。启动交通微循环建设,实施地台寺、双龙、北京路口、弥勒寺4个片区25条道路改造。建成北京路延长线公交专用道,新增公交线路22条,公交出行分担率由上年的18%提高到22%。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建设进入收尾阶段。推进规划立市,编制完成一批重要规划,全面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。城市管理机制不断完善,常态化管理得到加强。

    呈贡新区开发建设进展顺利。市级行政中心搬迁已得到国务院同意,主体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。连接主城与新区的主干道新昆洛路竣工通车,核心区内总长 32公里的一期市政路网建设工程开工。昆明王家营集装箱物流中心站竣工试运行。高校搬迁建设取得新进展,完成投资5.7亿元。云白药和世界500强卡特比勒等一批产业项目落户新区。第七届残运会场馆建设基本完工。

    新机场设施建设有序推进。完成沾昆铁路复线新机场改线段征地拆迁及管网改造,全面启动新机场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,完成4800亩建设用地征地拆迁。临时供水、供电等配套设施工程即将竣工,完成机场专用高速路(南段)项目前期工作。

   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。全市环境质量基本稳定,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得到控制,生态环境总体水平保持良好。滇池水污染防治“十一五”规划已上报国家审批,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签订转贷协议。完工枧槽河、大清河整治和滇池西岸截污,开工船房河、乌龙河综合整治,启动盘龙江中段水环境治理。发布并实施禁止营运性燃油机动船舶在滇池水域航行和作业的规定。

    (三)统筹城乡发展,强化区域协调,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,“三大板块”发展势头强劲

   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。市级投入8亿元,用于新农村建设。制定出台政策措施,在113个村开展试点。完成通乡油路 1048公里,全市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。九石阿公路、龙东格公路龙东段完工试通车。东川坝塘水库引水工程完工。实施人畜饮水和“一池三改”工程,新建沼气池10555口,配套进行节柴改灶20300眼。培训农村劳动力10.5万人,新增转移8万人。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9968万元,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6300万元,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400个自然村,解决了2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,巩固提高6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水平。市级投入1815万元,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。

    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。“三大板块”政策效应明显,一、二、三板块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2.8%、12%和28.9%。财政总收入分别增长23.2%、21.9%和65.1%,均高于全市水平。地方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(市)区有13个,超过5亿元的有5个,6个荣获全省十强县。

    (四)大力推进各项改革,努力扩大对外开放,加快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增强

    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,整合重组一批企业。非公经济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提高到43%。积极开展投融资体制改革,融资能力明显增强。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,部门预算、国库集中支付、政府采购等项改革进展顺利,完成10个县(市)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任务。教育、文化、卫生、就业、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。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,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。

    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22户,实际利用外资接近“十五”总和,达到2.09亿美元,增长153.3%。其中,工业项目占79.6%。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232.9亿元,增长62.4%,创历史新高。强化重点项目推进责任制,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。第十三届昆交会昆明展团成绩显著。全市进出口贸易总额47亿美元,增长36.4%。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,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幅增长。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开工建设,经开区信息产业基地、光电子产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区建设快速推进,度假区民族风情和康体休闲建设力度加大。

    (五)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,高度关注民生问题,促进了社会和谐安康

    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。国家863软件专业孵化器昆明基地二期、全国第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、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通过国家验收。我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科技强警示范城市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增强,培育了8家产值和利税倍增的科技型企业,支持9家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,其中2家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。全年申请专利1946件,获得授权1126件。

   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。全市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,高中阶段升学率达82.2%,优质高中招生占招生总数的55.3%,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改善。对52.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生免收学杂费,其中15.8万名实行“两免一补”。为12万名外来人员子女解决了上学问题。整合教育资源,组建一批教育集团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,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增加到22351人。落实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,积极开展市院市校合作,引进各类人才1086名。

    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健康发展。市文化艺术生产基地暨文化产业基地投入使用,市图书馆改造工程竣工。一批优秀文艺作品走向全国、走出国门。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,全市4个社区被评为“全国文化先进社区”。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工程获国家奖励。文化市场整治和管理得到加强。新闻出版、广播电视、文物保护、档案等事业取得新成绩。合理配置卫生资源,15个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项目和12个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全面完工。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,建立服务保障和工作机制,服务机构发展到170个,覆盖人口186万人。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大,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高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70万人,参合率90.9%。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,人口自然增长率6.15‰,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先进市。竞技体育取得优异成绩,分获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金牌、奖牌、团体总分第一。全民健身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,群众性健身运动广泛开展。

    十件实事全面完成。开发有效就业岗位8.9万个,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.4万人,其中3.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;对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城镇贫困家庭子女和1.7万名高中阶段贫困学生进行救助,8700名高中阶段贫困学生享受免学费和住宿费补助;排除农村中小学危房3. 2万平方米,新建改扩建3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及10所农村示范初中;完成20个乡镇卫生院、200个标准村卫生室、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0个流动人口卫生服务站建设任务;建成廉租房2655套;11.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;完成东南二环绿化带、朱家村立交桥等绿化建设,建成关上森林公园等一批城市绿地,全年共新增绿地152万平方米;完成89条有路无灯路段路灯建设,新装路灯2100组;建设垃圾中转站21座、公共厕所115座,购置环卫专用车81辆,设置3300只果皮箱;完成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建站351座,解决了2.4万户8万农村人口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。

    社会保持稳定和谐。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,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,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,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。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。安全生产、消防、食品药品、防灾减灾等公共安全工作力度加大。土地、森林、矿产、水等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扎实有效。民族、宗教、侨务、外事、统计、参事、人防、气象工作取得新成绩。未成年人、妇女、残疾人和老龄工作取得新进展。国防教育、双拥共建、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,驻昆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为我市发展作出了新贡献。

    (六)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,改进工作作风,提高办事效率,抓落实的能力明显提高

    工作机制不断完善。自觉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,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,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建议和政协提案。广泛听取民主党派、工商联和群众团体意见,诚恳接受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监督。坚持重大决策公开咨询、社会听证和公示制度。认真落实市长热线和局长(主任)接待日等制度,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。

    管理模式得到创新。围绕“目标任务项目落实年”,建立年度工作目标体系,细化分解各项目标,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。成立市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,制订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,对已经落实的问效果,正在落实的讲进度,尚未落实的查原因,落实不力的严肃问责,促进了政府执行力的提高。

    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。认真贯彻《行政许可法》,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,完善管理制度。全市便民服务中心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件390万件,办结率达99%。推进电子政务,提高行政效率,降低行政成本。深入贯彻实施《公务员法》,基本完成公务员登记和工资套改工作。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得到加强。认真贯彻《审计法》,规范财经秩序。落实公务员行政不作为问责办法,深入开展机关行风评议,行政效能有较大提高。

   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,我们深切体会到,做好政府工作,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,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,实现速度、质量、效益相协调,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;必须坚持以人为本,关注民生,把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让全市人民共享现代新昆明建设成果;必须坚持统筹兼顾,注重和谐,促进城乡、区域、经济社会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;必须解放思想,大胆探索,用创新的思路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;必须加强组织领导,健全机制,强化落实,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,全面提高执行力。

    各位代表!过去的一年,我们取得的每一项成绩,是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,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支持、参与、监督下,在省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下,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。在这里,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,向全市各族人民,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,向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,向中央驻昆单位、各兄弟州市和驻昆人民解放军、武警部队官兵,向一切关心、支持昆明发展的海内外朋友,表示衷心的感谢!

   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认识到,当前我市的工作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。主要是产业发展不足,创业发展环境不佳;城市功能不完善,滇池治理任务艰巨;城乡之间、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,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;社会事业建设相对滞后,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依然存在;一些部门执行力不强,部分干部缺乏良好的精神状态,行政效率不高,政府自身建设有待加强和改进,等等。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发扬成绩,改进工作,努力把政府各项工作做得更好。

    二、凝心聚力,埋头苦干,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

    2007年,是全面落实“十一五”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。我们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,一心一意谋发展,为实现“一年一个样,五年变新样”打下良好基础。

   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: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认真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,省委、省政府和市委的重要会议精神,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紧紧围绕加快现代新昆明建设这个主题,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,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,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,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,力求在新农村建设、产业发展、招商引资、县域经济发展、城市建设、滇池治理、平安和谐昆明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,大力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,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,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!

    宏观调控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%以上;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%以上;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%左右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%;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%左右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%;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%;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5%以内;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.5‰以内。

    为实现上述目标,要切实做好以下八项工作。

    (一)坚持发展第一要务,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

    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。抓紧编制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规划,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。围绕农业发展、农民增收,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稳定粮食生产,扩大花卉、蔬菜、水果和附加值高的专用优质粮食、药用植物的种植面积,提高畜牧业的规模化、集约化水平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,切实转变生产方式。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,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园区、示范基地建设。重视农产品安全,新建30个农业种养殖示范小区,扩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种植面积6万亩。投入6426万元,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,启动富民兴贡水库等一批水库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,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1.5万亩。抓好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。做好重大动物疫病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工作,逐步建立防控体系。重点扶持130户发展潜力大、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,推动农产品向精深加工发展 。 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。 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, 实施公益林建设9.9万亩,水源地造林2800亩。

    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。积极推进工业重心向高新区、经开区和省级工业园区以及北部五县区、市级特色工业集聚区集中,搞好县(市)区工业发展集聚区规划建设,促进工业集中发展。发挥政策导向作用,引导资金投向生物创新、光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、磷化工、农特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,力争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取得突破。积极为国家重大能源项目和省重点工程建设搞好服务。启动电力装备工业基地建设。提高工业技术创新能力,实施5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。争取国家生物多样性研发基地落户昆明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配套改革,完成20户国有企业兼并破产终结工作,基本完成深化股份合作制企业改革,抓紧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。加强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,规范产权交易。推进城镇集体企业改革。鼓励和支持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,做大做强一批市属企业,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。进一步改善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、政务、市场、法制和舆论环境,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,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。增加投入,安排2.3亿元,支持新型工业化和企业改制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突破200亿元。

   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。重点发展金融、现代物流、网络信息、品牌会展、中介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业等行业,主动承接国内外高端服务业转移,吸引知名大企业来昆设立地区总部、研发中心、采购中心和营销中心。加快呈贡国际现代物流中心、官渡现代物流中心区、安宁重要生产资料及磷化工产品物流园区建设。继续抓好六大旅游景区开发,做好石林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 5A级景区申报工作。启动阳宗海度假区北岸旅游小镇等项目建设。提高昆交会参展水平,办好昆明国际文化旅游节和国际旅游交易会。加大新建小区的商业配套设施建设力度,完善社区商业服务。加快供销社改革与发展。继续推进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”。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,加强对食品、药品、油品等重要商品的监管,加大对制假售假行为的打击力度。

    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。制定出台促进一、二板块发展的政策措施,继续支持第三板块加快发展,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。一板块要依托区位优势,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提升传统服务业,发展现代服务业。二板块要依托资源优势,做大做强旅游等特色产业,加速城镇化进程。三板块要加快以交通、水利、电力和工业集聚区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,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。安排专项资金,重点支持县城和中心集镇规划建设,抓好3个省级示范镇和6个旅游小镇建设工作。

    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。围绕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,树立省府意识,积极参与昆明—河内、昆明—曼谷、昆明—仰光三条经济走廊建设,主动融入中国—东盟自由贸易区、泛珠三角和西南六省区市经济圈,发挥滇中地区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。抓好国家级开发区、省级工业园区和县级工业集聚区的招商引资。搞好项目库建设,拓展重大项目、重点产业链、产业集群招商渠道。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,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和项目推进责任制,完善市级领导联系大项目制度。强化跟踪服务,做好境外大企业、国内知名企业投资项目的推进和落地企业的后续服务工作。转变外贸增长方式,优化外贸结构,增加高技术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。继续推进出口产品基地建设。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,鼓励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。出台相关政策,加大开发(度假)区参与呈贡新区开发建设的力度,积极推进云药港、信息产业基地、光电子产业基地二期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,力争出口加工区封关验收。

    (二)明确任务、分类指导,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

    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宏观指导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、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,整合各类支农资金,安排8.8亿元,巩固提升试点成效,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。鼓励条件好的农村在发展新产业、营造新环境、培育新农民和建设新村寨等方面实现突破。加大投入,支持中等水平的农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,培育优势产业,增强发展后劲。扶持基础薄弱的农村结合整村推进,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,拓宽增收门路。发挥县(市)区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,依据村庄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,统筹兼顾,分门别类,因地制宜,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,力求做到“一村一策”。加强村务公开、民主管理工作。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,尊重农民意愿,切实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。

   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。开工建设禄劝—大松树公路。改造行政村通公路路基 930公里,路面硬化 660公里。完成25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1万户“一池三改”建设。改造和建设15个乡镇文化站、150个村文化室和25个乡镇卫生院。投入1947万元,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。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。

   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。市级安排3773万元,用于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。完成贫困地区务工技能培训3万人,扶贫劳务输出2.5万人。积极推进产业化扶贫,稳步实施易地扶贫。完善小额信贷管理办法和运行机制。解决2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,稳定提高8万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。

    (三)深入开展“三创”工作,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再上新台阶

    坚持规划立市。理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,编制完成《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》大纲、《昆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》和《昆明新国际机场主要设施规划和空港经济区规划》等重要规划,做好与“十一五”规划的衔接。强化规划审批后的管理,严肃查处违法建筑行为。

    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。继续拆除违法建筑55万平方米,推进莲花池、玉带河等公园绿地建设,建成昆洛路、广福路道路绿化带,完成金棱河、大观河滨水公园及盘龙江等河滨绿化带建设,新增绿地303万平方米。建设呼马山、眠山等11块面山风景林地。继续抓好有路无灯路段路灯建设。力争完成五华生活垃圾发电厂和昆明生活垃圾发电厂建设。启动东、西两个粪便处理场和垃圾处理场渗滤液处置工程建设。推进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建设,新建垃圾中转站14座,新建、改建公共旅游厕所100座,新增50辆环卫车。启动西片区排水管网建设。完成虹山煤气储配站搬迁主体工程。进一步组织开展好爱国卫生运动,做好各项卫生达标工作。采取有效措施,坚决制止城中村乱建乱盖、违规加层现象,启动“城中村”整治和改造试点工作。加大城市管理力度,理顺关系,挖掘潜力,提高综合管理水平。在巩固小广告整治成效的基础上,加强对户外广告的清理整治,严格审批、设置和管理。

    优化城市综合交通。坚持公交优先,新建南市区、眠山、海源寺3个公交停车保养场,启动北市区公交停车场立体停车库、呈贡新区公交停车场和南部中心枢纽客运站建设。建设广福路公交快速专线,新增公交线路10条。优化调整公交线网,深化公交票制改革,推行公交IC卡减付换乘付费方式,降低市民乘坐公交车成本。公交出行分担率提高到25%。实施道路畅通工程,打通北辰大道等一批断头路,开工海埂路、西坝路、7204公路改扩建和环湖东路、南连接线公路建设,加快二环高架工程建设。完成昆洛路入城段、昆永复线、昆大线黑林铺至眠山段等工程建设。积极推进西北绕城、西南(安晋)绕城公路建设,形成“ 8”字型绕城公路。抓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和申报工作,做好建设地铁前期研究。启动石嘴—王家营市郊列车等交通项目建设。配合省做好昆明—武定、石林—蒙自高速公路建设。

    加快新区开发建设步伐。完成市级行政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,竣工一期路网,启动二期 60公里路网建设。支持高校搬迁项目建设,力争实现3所高校秋季招生。启动市中医医院、昆三中等项目,支持昆医附一院二部建设。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实施。积极支持和服务好昆明新机场建设,完成新机场征地拆迁安置工作,开工机场高速路和机场外围部分基础设施配套项目。启动南城、西城前期工作。

    (四)坚持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并重,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

    加大滇池污染治理力度。实施环湖公路、环湖截污、环湖生态、入湖河道整治、底泥疏浚和外流域引水六大工程。启动滇池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。完成盘龙江中段水环境治理,启动南段、北段综合整治工程。积极推进滇池湖滨生态湿地建设,实施西亮塘生态公园和滇池西岸生态带建设。完成滇池流域人工造林1.1万亩。启动滇池污染底泥疏挖及处置二期工程。完成船房河、乌龙河整治,启动玉带河-篆塘河综合整治,做好新(老)运粮河、金汁河、东白沙河等入湖河道整治前期工作。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。创新思路,完善机制,广泛动员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滇池治理,依法严惩危害滇池的行为。全面实施“七彩云南”保护行动计划,在重大决策、区域与流域开发、项目建设、评先树优等方面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。抓好退耕还林和森林防火工作,推进生态脆弱地区的恢复治理。

    大力推进节能降耗。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,关闭一批能耗高、污染大、附加值低的企业。强化对冶金、化工等行业年耗能5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和高耗能地区的监测和控制,重点抓好20个耗能大户节能降耗工作。按照循环经济模式,规划建设和改造工业园区,支持列入第一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昆钢、云铝、云铜、高新区、安宁市等加快推进试点工作。加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,重点抓好滇池流域年废水排放量1万吨以上企业清洁生产。增强全民节约意识,广泛开展节地、节能、节水、节材活动。

    加强资源保护和利用。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。强化土地监督管理,完善土地储备制度,严格经营性用地招拍挂,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落到实处。清理盘活存量用地,出台《闲置土地处置办法》,合理配置资源,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。以饮用水源地为重点,加大水环境保护与治理,实施松华坝水源区防治面源污染水土保持试点工程。在确保掌鸠河工程顺利供水的同时,做好清水海调水前期及报批工作。制定相关配套政策,引导和支持中水回用设施的建设和使用。依法加强矿产资源的管理与保护。建立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,规范资源的开采和综合利用。

    (五)切实做好财税工作,确保收支平衡

    调整优化支出结构。按照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的原则,集中财力办大事。在保证农业、科技、教育等法定支出的基础上,重点向“三农”、社会保障和社会事业倾斜。强化财政资金监管,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。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。严格依法治税,完善税源控管机制和非税收入管理机制,强化税收征管,促进财政收入稳定增长。

    深化财政管理改革。进一步界定各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支出责任和管理权限,规范各级政府间的收入划分。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,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。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,推行“乡财县管乡用”的财政管理新模式。强化预算管理,深化部门预算、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改革。

    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。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,规范政府投资行为。做大做强投融资平台,规范投资公司运作,建立举债偿债机制,实行“投资、建设、经营、管理”四分开,提高投融资能力。采取投资补助、补偿、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,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政府鼓励的行业和项目,放大政府投资效应。

    (六)更加重视社会事业,努力提高社会发展水平

    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。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,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,组织实施20个重大科技项目,扶持5—10家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,培育和支持一批重点创新型企业和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。争创“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”,力争蝉联“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”。继续实施县(市)区科技示范工程。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,加大科普工作力度。做好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的选拔培养工作。

   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。强化各级财政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,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。巩固提高“两基”成果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。扩大优质教育规模,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,新建1所、改扩建7所高中阶段学校,力争优质高中招生人数占招生总数的60%以上。加快昆明学院建设。重视教师队伍建设,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,鼓励和支持社会办学,推进社区教育、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健康发展。

   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,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。完善政策,增强吸引力,引进现代新昆明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。加大人才培养力度,启动人才市场建设。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各方面人才大量涌现的良好氛围,形成鼓励支持人才干事业、干成事业、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。

   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。加快卫生重大项目建设步伐,完成市第三人民医院工程建设,启动市儿童医院南区项目和市第一人民医院北区项目建设。加强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,提高医疗救治能力。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。整合城乡卫生资源,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。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。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,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,加强基层机构和队伍建设。巩固“奖优免补”成果,控制人口增长。

   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。加强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,启动聂耳音乐厅建设,抓好市博物馆二期前期研究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,重点扶持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企业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,鼓励非公资本进入文化产业。加快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进程。启动新一轮广播电视“村村通”工程,不断提高覆盖率和收听收视质量。搞好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,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工作。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,开工建设市体育学校暨全民健身中心,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。举全市之力,确保全国第七届残运会成功举行,办好第三届市运会,提高竞技体育水平。

   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。以争创文明城市为目标,深入开展“八荣八耻”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,大力弘扬“昆明精神”,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。加强民族工作,维护民族团结。全面落实宗教政策,依法管理宗教事务。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,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。关心和重视残疾人、老龄事业。积极支持工会发挥联系群众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。广泛开展“双拥”共建活动,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。积极开展全民国防教育,加强国防动员工作和民兵预备役建设。进一步搞好外事、侨务工作,做好新闻出版、统计、人防、防震减灾、档案、地方志、参事等工作。

    (七)坚持以人为本,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

   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。完善和落实积极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,努力解决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,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和服务。支持企业增加就业岗位,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,畅通就业渠道。充分发挥街道、社区就业服务平台作用,加大对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。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。

   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。切实抓好“两个确保”,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。进一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,积极开展农村低保工作。制定农民工参加综合保险的实施办法,认真解决拖欠工资问题。积极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,在五华、呈贡、富民开展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,取得经验后,争取下半年全市推广。继续搞好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,完善相关配套设施。积极开展城乡特困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工作。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,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,倡导群众互助等社会救助活动,帮助弱势群体发展。进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。

    切实解决上学难、上学贵和看病难、看病贵问题。巩固“两免一补”成果,对义务教育阶段城镇贫困家庭子女同步实施“两免一补”政策。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,继续做好对高中阶段贫困生的救助工作。加大教育和医疗服务乱收费治理力度。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、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到基层服务制度,促进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双向转诊,力争做到“小病在社区,大病进医院”。巩固和发展农村药品监督网和供应网建设,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统一配送,实施医药分开试点,努力降低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。

    努力提升社区服务功能。在新区开发和主城完善中,强化规划与建设同步,合理布局中小学校、幼儿园、文化站、卫生室、体育场所配套设施。进一步改善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工作站的办公、服务用房,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室,完善“星光老年之家”。广泛开展文明社区、平安社区、无毒社区、卫生社区、生态社区创建活动。加强社区组织体系和社区队伍建设。

    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。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,推进依法治市。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完善社会治安打防控体系,强化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。进一步做好防治艾滋病工作,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。健全应急预案体系,加快应急指挥中心、紧急避难场所和人防基础设施建设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,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。重视信访工作,畅通诉求渠道,做好人民调解。继续抓好派出所、司法所和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建设,完成市强制戒毒所扩建和市公安局行政拘留所搬迁,开工建设司法强制戒毒劳教所搬迁项目,做好市收容教育所扩建前期工作,力争启动实施。高度重视安全生产,完善监管体制机制,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对安全生产实行一票否决制,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。

    继续办好十件实事。一是启动一批“惠民医院”建设,开设500张惠民病床,为城市低保居民提供优惠的基本医疗服务。二是提供有效就业岗位8万个,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.8万人,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万人。三是加大主城道路畅通工程力度,完成第一批4个片区25条支次道路微循环改造,再启动完成一批支次道路微循环改造。四是继续实施廉租房建设工程,新建1768套廉租房。五是改善城市农贸市场环境,整治132个农贸市场,建设10个标准化农贸市场。六是新建2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(站),新建改扩建722个村卫生室。七是继续开展城市中心区拆违拆临建绿透绿工作,建设绿地44万平方米。八是在全市开展建立农村特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工作,保障对象4.5万人。九是启动59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,完成其中20所试点项目学校建设。十是解决农村23万人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。

    (八)以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,加强政府自身建设

    完善决策机制。把科学决策、依法决策、民主决策作为政府决策的基本准则,健全决策规则,规范决策程序,强化决策责任,增强决策透明度。加强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,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,必须进行公示和社会听证。进一步强化决策咨询工作,健全和完善公众参与、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,充分发挥政府咨询委员和法律顾问作用,推进决策民主化,提高科学决策水平。

    规范行政行为。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的制度,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,积极与政协进行政治协商,自觉接受民主监督。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,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,完善行政复议、行政赔偿等制度。继续扩大政务公开的内容和范围,有计划、分步骤构建多方式和多渠道政务公开平台。

    加强廉政建设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,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,推进教育、制度、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。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,做好社保、农保资金审计和领导干部离任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,重点治理工程建设、土地出让、产权交易、医药购销、政府采购和资源开发等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,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。严肃查处各类腐败案件,对违法违纪行为,一经发现,无论涉及到谁,坚决一查到底,决不姑息。

    确保政令畅通。市政府把今年确定为“行政问效年”。我们要大力倡导勤奋好学、学以致用,心系群众、服务人民,真抓实干、务求实效,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,顾全大局、令行禁止,发扬民主、团结共事,秉公用权、廉洁从政,生活正派、情趣健康等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。深入贯彻《公务员法》,依法规范公务员的教育、管理和监督,提高公务员素质。加强效能监察,落实公务员八条禁令,严格行政不作为问责制,严肃查处乱作为和有令不行、有禁不止的行为。继续清理审批事项,简化审批程序。加强电子政务建设。积极推进政务诚信。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机制,明确责任抓落实,锁定目标问效果,促进政府工作规范有序、高效运转。

    各位代表!现代新昆明建设正处于攻坚克难时期,我们深知使命重大,任务艰巨。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,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,振奋精神,凝心聚力,奋力拼搏,为建设富裕、文明、开放、和谐的现代新昆明而努力奋斗!(昆明市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)